趨勢一:平板電腦更全面入侵消費者市場
毫無疑問,如果在智慧手機之後選一個近期最熱門的產品,肯定大部分的人都會選平板電腦。市調機構IDC就預計今年的平板銷量為1.223億台,比之前預估的1.171億台上調了520萬台。而隨著今年10月平板電腦面板出貨量高於筆電面板,未來平板整年出貨量超越筆電應該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今年蘋果在九月發表iPhone 5之後,緊跟著一個月內就發表了傳聞已久的iPad mini,也宣告了平板電腦正式以10吋和7吋兩大主力尺寸作為產品切割。雖然iPad mini似乎會有打到自家iPad產品的可能性,但是市調機構如IDC還是對於iPad mini的市場需求很樂觀。
平板雖然在一般傳統的辦公室生產力方面不如一般筆電或PC,但是卻更全面的入侵到年長者和幼兒這兩個一般電腦較難打進的市場,明年可想而知會有更多的跟平板相關的應用和配件會出現。
趨勢二:智慧相機大軍出現
智慧相機或許會是接下來所有相機廠商都要面對的麻煩。因為大部分使用者都已經被智慧手機教育的很好,已經習慣拍完照片就是要能夠即時上傳。所以今年雖然僅Nikon和三星兩家廠商推出了內建Android作業系統可以直接上傳FB或其他社群網站的智慧相機,但我認為明年應該會有更多類似的產品出現。
接下來最有機會出現智慧相機的應該是Panasonic、Casio和Olympus這幾家重點放在消費相機市場的廠商,而Canon如果沒意外應該又是走最慢的一家。Nikon這次動作很快,但第一款產品話題性、實用性和功能性完全不如三星的Galaxy Camera,粉絲只能期待下款會更好。
就像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見到新推出非智慧手機的一般手機,或許未來所有的相機也都是內建Wifi/3G/4G,可以直接無線上傳分享或編輯照片的智慧手機。
趨勢三:智慧電視
智慧電視是這幾年一直是令科技廠商充滿遐想的興奮劑,但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令使用者有多興奮。
不過當開放安裝第三方軟體這件事情從手機擴張到平板、相機之後,我想電視這個最後一塊淨土應該也不會遠了。
除了現在已經大力推動的Sony、三星之外,Google或許也會因為看不過去而像Nexus 手機和Nexus平板一樣和硬體廠商一起合作推出Nexus TV。(不過他們在今年Google I/O上推的類機上盒Nexus Q到現在還沒搞定…)
當然更別提還有從賈柏斯時代就開始一直謠傳的蘋果電視。更有分析師直指在蘋果現有產品線已經不夠讓人興奮的時刻,唯有蘋果電視(iTV?)會是刺激蘋果股票再起的大力丸。
只不過現在不管是三星、Sony、LG、Panasonic或蘋果,都還沒有真正像當初iPhone或iPad一樣做出一個真正足當殺手的應用、情境以及簡單易用的介面。要殺入平民百姓的智慧電視倒底會長怎樣,會是明年的觀察重點。
趨勢四:LTE帶來令人興奮的新應用服務
現在多數的使用者都很熟悉3G上網了,而隨時隨地有夠快的連網速度這件事情,這五六年來徹徹底底把整個科技產業的面貌改了一輪。
就像當初Wifi的普及造就了新一代的工作環境和手持式裝置(PDA、智慧手機)多種應用的可能性。3G則是讓行動辦公室成真、智慧手機大爆發,以及App時代登場的關鍵因素。
如果沒有3G,Whatsapp、Line、WeChat、Cubie這種網路簡訊軟體不可能大肆流行。如果沒有3G,臉書打卡、推特的成長不會如此迅速。如果沒有3G,所謂的行動社群(如Instagram)、行動交友(Skout、遇見)根本不能可出現。
而未來,速度更快的LTE服務將會為這個產業帶來另外一個樣貌。
現在,VoIP通話軟體如Skype、Viber、Line在3G情況下,穩定性依然不夠。但只要有夠快速的行動網路,我們就有可能擺脫90%的電話費,而且甚至還可以有順暢的影像。
現在,我們一本大容量的電子雜誌需要花上你幾十分鐘下載,但高速網路能夠實現即時雲端儲存的可能性,就算你的手機/平板容量不夠,你也可以隨時透過雲端來存取你想要的內容,而且是真正的即時。
高速的LTE相信會再帶來很多現在我們想像不到的應用,就像3G一樣。
趨勢五:行動社交App可能撼動臉書地位
臉書是這兩年來社交網站的霸主,但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越來越有可能會有別的建構在行動網路上的社交App撼動臉書地位。
當初臉書帶給使用者很大的驚喜是,它幫忙找回了我們失聯許久的同學、朋友,它讓我們在虛擬世界上有個更容易聯繫的空間。
不過當這些失聯的朋友都又連結上之後,現在我們有更多可以連結互動的管道了。我們有Line、有Whatsapp、有Instagram(可惜臉書已經買下它了)、有Cubie、有WeChat,更別提還有更多行動社交App不斷蓬勃發展中。臉書當然不會死,畢竟新的社交網站還是要靠Facebook Connect來讓新的使用者能夠快速登入使用,但在行動領域上,臉書近期的腳步並不算穩(看看之前4.0採用HTML5的iOS版App被罵多慘)。
明年我們應該會看到更多有意思的行動社交App出現,唯一的問題是,會是哪種方式的應用呢?